荀学相关论文
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乾嘉时期不仅以朴实考经证史之成就彪炳史册,而且在思想上别创与宋明理学异趣的新义理学。从思想渊源看,乾嘉新义......
孟荀二分,可谓传统儒学的基本格局,相分自然相争。作为当代儒学学术之近源,宋明儒学之主流一方面奉孟学(性善论、自律、内在论)为正......
孔子和稷下群贤,包括淳于髡、邹衍、邹奭、孟子、庄子、荀子等等,对齐鲁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贡献极大,奠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方......
在太岳山东南麓,有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生机的小城,这里是物华天宝的千年古县,也是人杰地灵的荀子故里。在这支秉承先哲育人经典......
荀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集先秦诸子思想之大成.荀学是综合学,它综合各家各派的学说.荀学也是实学.荀子博大精深,刺取......
战国后期,社会政治经济上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与之相适应,荀学的音乐思想也积极地表现了这一趋势。以《乐论》和《乐记》为代表的荀学音......
戴震虽以考据名世,然其最为看重,同时对清学影响最为深远者却是他的新义理学。其缘起于惠栋“经之义存乎训”的思想启迪,进而发展......
“荀子三段式”是庞朴“一分为三”说的重要一环,然而却备受学术史冷落。“以A求A”“以B求A”“A的自我回归”分别为其下、中、上......
诠释《大学》是新儒家架构义理的重要方式,也是唐君毅诠释经典的组成部分。唐君毅认为《大学》的主要贡献是以相涵相贯方式呈现了“......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文章通过对荀子的文化性格以及'荀学'核心思想的形成与赵文化的关系的探讨,说明荀......
梁启超在不同时期对"荀学"评价的变化,展示了他一生游离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活动轨迹。在梁启超热衷于政治宣传的时期,他抨击"荀学"......
北宋时期,儒者们为了复兴儒学、排斥佛老的需要,十分推崇由韩愈所倡立的儒家道统论,并对之作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荀子作为儒家学派......
清初学术是中国学术实现从理学到朴学演进的重要节点。荀学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这种演进体现在荀学研究中是由"抑荀"到"扬荀"学术风气的......
人类社会的转型及发展总会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新的探讨。人们往往从新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背后,寻找社会原本思想基础的支撑点,......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与荀子所处年代接近的简帛文献的出土,为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使我们丰富了对荀学的认识。马王堆帛书《五行......
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的经济思想是西汉中后期儒家经济思想的系统表述.贤良文学的经济思想主宗孔孟,而与西汉前期的儒家经济思想有所......
清初情欲观中"重学""崇礼"思想的凸显是荀学由"潜"而"显"的重要表征。清儒以自然情欲论而重视外在知识学习、积累对情欲"向善"的引导作用;由......
"经今古文学派"的对立,可以说是自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关于"经今古文学派"的研究和认识,近代以来可谓是鼎盛时期,但却很少涉及今、古文......
康有为说的"二千年学者皆荀子之学也"是指荀学为可以变化气质的"道问学"之学术,谭嗣同的"排荀"名言是指认荀学为二千年君主专制的理论基......
道德不是“知”而是“行”,道德中含有知识(即观念),但并非知识,道德属于行为本身。道德主要不是知不知应该去做或不做,也不是知不知如何......
由于受传统和历史的影响,学术界对荀学的性质和定位,仍然存在着问题。无论是从儒家学统上还是在道统上,荀学都是孔子儒学的承继者和光......
明清是荀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时期。《明史》《清史稿》是记载明清历史发展的大宗史料。《清史稿》出现荀子的次数比《明史》多14次,并......
荀子的“理想国”是天下定于一尊,万民匍匐于地。以之为参照,特别容易见出民众天生具有“离心”倾向,于是得出“人性恶”的结论。在此......
【摘要】谭嗣同在《仁学》中对荀学痛加批判,指出:孔学自庄子之后不传于世,中国两千年之学皆为荀学;荀学对中国社会危害之深,在于其以伦......
苟子哲学其实蕴涵着一个在华人文化氛围里仍然具有普遍意义和亲和度的普遍形式;整个苟学哲学史的发展,其实就是逐渐触及、呈现这个普......
从儒教(或儒家文化)的传播事实来看,它在当今世界已发展为一以联合国为其“王朝礼”的世界体系,下隶各国官方之“邦国礼”、“学礼”及......
2015年4月26日上午9点,"海峡两岸荀子研究的新拓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开幕,此次会议由邯郸学院"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
现代荀学研究者将清代视为"荀学复兴"时代。除了在考据学的推动下,就《荀子》书版本校勘、文字训诂作出全面的整理;同时也促使了《荀......
宋明以来,儒家中道哲学的论述集中在孟学一路,并且成了孟学派儒家道统说的主干。跳出孟学论述理路,以作者所谓荀子哲学的普遍形式......
海外新儒家从不同视野对苟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中,对苟学进行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然而,由于视心性之学为中......
贾谊继承了荀子之学,又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而荀子之学与黄老之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和荀子一样,贾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运用黄老道......
苏轼的道心人心论与理学家的含义不同,显示了他用当时流行的术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从其性与天道所具有的超越性看,苏轼的思想......
1895-1900年间是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动荡的时期。维新与革命、义和团运动此起彼伏。在这多事之秋,章太炎走出书斋投入救亡图存的......
撰作本文目的有二:第一、试图由国际视野和比较方法来评述20世纪《荀子》研究;第二、介绍过去日本《荀子》研究的主要脉络和特色。......